大约是叫他这点不肯松手的生机所打动,秦芜最后还是将他带了回来。
她回来后告诉小拙岸边还有口箱子的事情,小姑娘激动得两眼放光,找了个借口央人去将箱子抬了回来,结果打开一看,发现箱子里是满箱的经书。
经书大半都已经叫海水泡烂了,只有压在最下面的几本用油纸包着,勉强还看得出写了什么。
小拙失望得恨不得当天晚上就将这些东西当柴火烧了,叫秦芜拦下来,到底没有重新扔回去。
山神殿的日子枯燥乏味,嬷嬷与小拙隔三差五还能去外面,秦芜作为神女却是无法离开神殿的。她只能在夜里独自跑去海边,又在天亮前回来,像是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样一眼望的到头的余生里得到一丝喘息。
因为闲来无事,她从那个箱子里翻出几本还算完整的经书,找了个太阳好的日子,将书搬到庭院里晾晒,又尝试着修补那上面已经叫水泡得模糊的字迹,将其誊抄在纸上。
一箱子经书无处存放,于是全都暂时寄放在了后殿的亭子里。几天后小拙跑来问她要怎么处理亭中的书,秦芜才又去了一趟后殿。
她那天给经书补字原本也是一时兴起,转头便忘了。这回来却见四四方方的亭子里放着一张长桌,桌子上摊满纸笔,秦芜低头拾起前几日她落笔誊抄的经文,却忽然注意到那上头有叫人改动过的痕迹。
有人将几个她补错的字在一旁改了过来,并且用朱砂在她补对的几个字下轻轻点上了一点。秦芜补经本是一时玩性,照着经文前后的意思加上些许自己的揣摩补字,没想到竟还当真叫她补对了几个,不免生出几许兴味。
于是她又重新在亭中的长桌旁坐下,试着往下誊写了一张。写完之后,依旧用书压镇住,放在桌面上。第二天一早,等她再来亭子里的时候,果然发现昨日新补的那张经文也叫人改过了。
对方大约是看出她并非修习佛法之人,于是有几个错字旁还特意留下了简单的注释,看起来实在是个认真又负责的先生。
秦芜盯着那纸上的新墨,怔忪了一会儿,倏忽抿着唇角笑了起来。于是又坐下身,重新研墨洗笔,按着昨天没写完的地方,继续写了下去。
修补经书的工作并不容易,不过好在秦芜虽不研读佛经,但是身为兰泽神女,自小也读过不少山中的经书教义。二者虽不尽相同,但也并非没有一点儿共通之处。
这山中的日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又似乎有了些许的不同。
嬷嬷年纪已长,小拙却还年幼,这座空旷的神殿中,唯一能够跟她说话的人,变成了那个白天整日躲在偏殿,门窗紧闭,只在夜里走进庭院与她留书的白衣僧人。
她起初只照着他留在一旁的注解补字,之后会在页尾留下疑问。第二天早上再来时,对方往往已经留下了解答,用词精准,通俗易懂,显然并非寻常的寺中僧侣。
他与她讲佛经,也与她讲佛偈,她异常聪慧,渐渐能与他在纸上辩法。她心中有困惑,他也有意劝说,这样一来,到后面补经的时候少,清谈的时候多。
她有时辩法落了下风,又不肯认输,便挑衅似的故意在经文中挑错,他们谈论生死,也谈论因果或是善恶……多数时候,她心中郁郁言辞激烈,他心平气和举一反三。
有一回,秦芜气得撕了手里的经文,一连三天没有再去亭中。
到了第四天再去的时候,发现三天前叫她撕掉的经文已经叫人重新补抄好了,并且一旁还另附了一张小字,上面只留下“小僧叩首”四个字。
秦芜的目光落在那纸上已干的墨迹上,忍不住笑了一声,像是瞧见了对方一头雾水,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对,只好先留下了这字条叩首认罚的无奈。
她唇边笑意方起,又随即愣住,心中想的是:自己何时是这样无理取闹的人,为什么在这和尚面前却不自觉使起了性子。
这个发现叫她心中一沉,连带着唇角的最后一丝笑意也落了下去。
冬天已经快要过去,再过不久山禁就会解除,这个人很快就要离开了。
秦芜像是刚刚才意识到距离她从望海崖将他捡回来已经过了三月有余。
三个月竟过得这么快,秦芜恍惚间心想:她原来已经三个月没有在夜里去过望海崖了。
雪月发现后殿亭中的留字断时,起初有些困惑,将自己关在屋内反思了几日,留下了字条。可惜第二天夜里再去,发现桌上的东西还是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只是那张写了歉语的字条被收走了。雪月知道对方已经来过这里,也看见了他留下的话,可是她不愿意再与他说话了。
僧人站在春夜的庭院里,怅然若失地在亭中站了许久,露水起时,终于缓步走回了偏殿。
一连几天,小拙忽然感到山神殿中好像又冷清了下来。
这很奇怪,因为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没有发生变化。秦芜仍是每日去主殿祈福,白衣的僧人也依旧整日坐在床榻上念经。但是不知为何,她就是觉得这原本就空旷的山神殿似乎一下又冷清了下来。
究竟是为什么呢?
某